1)三十岁的焦虑感
其实你并不知道自己有多老。开头几年你完全不记事,是父母告诉你的。
然后九年义务教育爬梯子,强化了这个概念。
“三十而立”是个“魔咒”,逼着你随大流。总有人明白得早一些,有的人晚成大器;有些人二十七岁就貌似辉煌得死了(西方滚圈儿有个27CLUB,进里边的都得是对人类精神生活做了一定贡献的人—它还区分天才与凡夫),我们这些凡夫无耻地活着,才气不够、转而追求长寿。
如果你认为三十岁了就该怎么怎么样,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总是傻傻地想:等到二零零零年,我们人类就…..。真到了,也没怎么样。
饭总是要一口一口吃。时间这把尺子本是没有刻度的、是顺滑的、是等价的(这一秒和另一秒其实一样珍贵),还不可逆。
一个人应该以“开悟”的时间点作为 “新的人生阶段”的开始。
完全不要盲目去追什么“三十而立”。
2)钱太少,而我又喜欢钱
钱,什么是钱呢?
我只会做饭,你只会制衣,我们彼此需要,我们便要交换。
我今天给你做了饭,明天你才有时间去给我裁剪,这里有时间差。
我不怕你抵赖,这叫信用。你给我一张纸(欠条),这就是货币的发行—一种基于信用、跨越时间的价值存储器。
你一定不是喜欢一个存储器,你是喜欢别人给你的价值。不管怎样,你得去换。
那么,你有价值(有用)才是本质。
至于你的价格,是由愿意购买你价值的人决定的。或者说,是由可以替代你提供同样(近似)价值的人决定的。
你可替代,你就叫不上价;不可替代,对方就只能依了你,价格就由你说了算。
所以你的核心竞争力来自:有价值,独特,难以模仿及不可替代。
所以,你需要关注的不是钱(存储器),是你自己的独特价值。
3)爸妈的话要不要听?结不结婚?买不买房?
爸妈的话最好佯听,除非你真的佩服他们。我们往往被他们过时、没什么魅力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所裹挟,只是因为经济上的不独立(啃老)。
吃人嘴短。你接受了父辈的馈赠(资助),就要接受他们的唠叨(关心+不信任)。早点摆脱这种状况,这会极大地限制你自我潜力的挖掘。靠自己才是条汉子(或女汉子)。
结婚可以趁早。在孩子还没出世之前,离婚成本(不只是钱)是低的。这样,二婚的时候,你就智慧多了。
如果买房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安全感,父母给你凑了首付还不太会加倍唠叨,那你就可以买个地铁沿线的。不然,还不如租呢。没人唠叨,可以离公司、书店、闹市区都近点儿,便于你把精力都用在增强自己核心竞争力上。还可以租大一点,尽量装修一下(至少涂个彩色墙壁)、音响尽量要好。不要因临时而凑合。临时凑合态度是一种负能量。长期对身体不好。不喜欢的人离TA远点、忘了TA。不喜欢的事不要经常做。
工作也这样,干不完不要硬撑,干一项就实在的、认真地干好。“多快省”永远不会“好”。
4)事业的“甜蜜点”
如何找到自己事业的甜蜜点(Sweet Point)?遵循三条原则:
A. 喜欢 B. 擅长 C. 别人需要
这三条分别对应了成功的三原则:态度+能力+机遇环境=成功。
一个死金乐手,喜爱、擅长,A+B,但是听众寥寥C,所以他需要另外找一份工作来养他的爱好。他收获了“意义”(自己觉得值),但却没有能够提供“价值”(别人觉得值)。时间长了,女朋友特别不开心,他也无奈。
一个金融业投行女,很擅长、赚钱很多,B+C,但已经厌倦了工作A,她很苦恼,每每总是想离开这个行业,去开个画廊。
总之,三者中取其二,总是遗憾或苦涩的。只有三者重合才是找到了“TrueLove”。
二者重合中,最有机会的是A+C,因为热爱,可以不计较投入/回报的即刻对价关系,能入得更深、走得更远,实现从喜爱到擅长。一个人态度超努力,愿意花时间,几年下来,总是可以比别人更专长。
5)房地产广告,还有没有前途?
美国还有这样的公司吗?好像没了。
1925年,迈阿密有2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和2500多个代理商。夏季某一天,“迈阿密每日新闻报”一次刊出了共计504页的房地产广告。
我赞同软银孙正义的说法:世界是有时差的。
美国在2050年,日本在2030年,中国在2000年。
北京上海在2010年,省会在2005年,地级市在2000年,县城在1990年,偏远地区在1960年,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1860年。
中国处在大建设时期,就像那个时空中的美国。
除了这几年的互联网、有什么产业比得上现代城市的大建设?有什么事业如此波澜壮阔、催枯拉朽,提供了这个时代最强的面貌变化和生活方式更新?
二十年以后,中国城市化率70%,那么我们便开始进入美国时间了,现在唱衰早了点。
更何况,这个特种行业(受非市场因素严重制约)提供了配得上支柱产业的成就感和薪酬回报。
在这个时代,如果做广告,你不做房地产广告,怎么把握时代的脉搏?
6)怎么才能干好广告
先忘了广告这回事。
你必须在察言观色和“读心术”上有很好的天资。
你必须对“说话”感兴趣。说得漂亮(不是写字)、吸引人。
你必须读过这么几本书:《定位》(里斯+特劳特)、《市场营销》(科特勒)、《如何做广告》(奥格威)、《公关第一广告第二》(里斯,又是他)、《整合行销传播》(舒尔茨)。(咱们先不谈更为抽象的麦克卢汉和鲍德里亚)。很多从业多年的人刚入红鹤,被我撞上逼问。答:没看过。我心想,你是如何坚持到现在的?如果你不被这个行业里最牛的思想激励几把,你离真正爱上这个行当遥遥无期啊!诚如一个从未尝过高潮滋味的人,因为倍感无聊,远离了性生活。
进了红鹤,我是要和你讨论广告/传播/营销这些实用技术是如何架构在“认知科学(心理学)”的基础研究之上的。
如果你没有阅读习惯(过了16岁就很难养成)、没有一定的阅读量,我在讲解如何利用“心智资源”去做“定位技术”时,你就走神了。
学会这门技术,除了天生机灵劲儿,还需要对消费者心理机制的剖析,探讨如何“灵魂深处闹革命”,这总归是需要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。毕竟,人是“观念的动物”。
假如你对“人”比对“广告”这门职业有兴趣。
假如你对“人的观念”如何对“人的行为”施加了“怎样的影响”有兴趣。
对你来说,掌握“广告”技术就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。你也绝不会提出“广告怎样做才能好”这样的问题了。
7)职业上升期如何选择?
关于这个问题,来红鹤,我请您喝早茶,边喝边聊。